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台北的入口-文風薈萃的大龍峒】

4/27下午,煥智走訪大龍峒,由台北城市散步執行長邱翊老師導覽哈密街一帶。

1、孔廟:
第一站來到位於大龍街(舊稱蘭州街)與庫倫街口的孔廟開始,我沿著 「萬仞宮牆」照牆左側走,從大龍街側門黌門進入,迎面而來是初生青梅,顯得特別翠綠。屬於泉州建築風格的臺北孔子廟,又稱大龍峒孔廟,由鹿港辜家、陳悅記家族獻地,占地將近四千坪,由王益順總工程師規劃設計,建築屬於泉州風格。自1925年(日治)開始規劃,替代臺北府文廟,1927年動工,1939年竣工。目前台北市孔廟為市定古蹟。每年國曆9月28日教師節,政府官員會派代表祭祀,並仿效明朝制度跳八佾舞。

2、四十四坎:
接著煥智來到大龍峒保安宮,踏查這天適逢保生文化祭,保安宮廟門對街正搭建戲台演出,好不熱鬧。 坐北朝南的保安宮,主要祭祀保生大帝,是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保安宮原為一小型木造廟宇,19世紀初,由四十四坎所在商人集資擴建為三殿三進、左右各五開間,並揉合為儒(鸞堂信仰)、釋(佛)的道教廟宇 。哈密街往重慶北路方向是過去重要的四十四坎商家所在,因道路擴寛拆除改建,目前僅存「 四十四坎舊址」石碑遺址。

3、保安宮:
保安宮正殿為重檐歇山屋頂,四周環以方柱與八角柱相間的檐廊,正面安蟠龍柱兩對。祭祀保生大帝的神龕兩頭,分別掛有陳維英所提楹聯一對,殿外側背三面彩繪巨幅壁畫,是畫師潘麗水作品。後殿中奉神農大帝,左右兩側附祀至聖先師孔子與關聖帝君。後殿之後附設圖書館設閱覽室,並設有凌宵寶殿、大雄寶殿,供奉道家三清與佛家三寶佛。每年保生大帝聖誕,廟方會將佾舞溶入祭典,但與祭孔佾舞等級不同。

因保安宮多為木造雕樑,落成後經歷五次重修。其中,以1917年整修規模最大,由陳應彬與郭塔兩位師傅對陣興修,造成現今前殿左右兩邊風格迥異的簷椽雕刻,為台灣少見現存的對場作寺廟。日治時期與1950~60年間,分別被台灣總督府與國民政府充作學校與軍眷眷村,廟宇增建許多累贅建物。保安宮1985年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今為市定古蹟),1995年該宮以自費整修,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達到「平衡工法」、「整舊如舊」的盡復舊觀效果,成為全台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並於2003年得到UNESCO(聯合國敎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這是迄今台灣惟一得到UNESCO此一殊榮,非常難得。

4、大龍峒金獅團:
哈密街往西走到底是和安宮,主祀福德正神。全國知名的「大龍峒金獅團」正位於和安宮旁,是台灣最早成立的獅團,大龍峒金獅團成立至今已兩百多年,為現今台北地區少數保有獅藝及武藝傳承的獅團之一,由人稱「二哥」的李世澤團長領團。造訪這天,他正忙於準備4月29日保安宮保生大帝的遶境。

5、大龍峒歷史沿革:
大龍峒分為大龍峒街(今哈密街)與陳悅記祖宅兩個空間街區,大龍峒街包括大龍峒保安宮、四十四坎(頂街)與下街。邱翊老師解釋,大龍峒舊稱「大浪泵」,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大浪泵」社的閩南語譯音。18世紀前,大浪泵社全境皆為平埔族族人所居,並無漢人。直至1709年泉州人合股立「陳賴章」(取三人之姓名)墾號,向臺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艋舺後,才陸續有漢人進駐大浪泵。四十四坎則是1802年由泉州同安人王元記、王智記、陳蘭記、陳陞記、高明德、鄭西源等六戶,在此開設44間瓦店,形成俗稱四十四坎街。

6、大浪泵社芳蹤何在?
離開和安宮往北走,一條舖設地磚的巷子,邱老師說這𥚃以北以前是番仔厝是平埔族大浪泵社最後的居住區,高速公路下面以前是番仔溝,是連接基隆河與淡水河的支流,但建高速公路時被填掉了,目前大浪泵平埔族人都已經散逸了!

7、陳維英與樹人書院:
位於哈密街底旁的迪化街二段364巷,巷內有座文昌祠(樹人書院),原是清朝時期,大龍峒人在保安宮內供奉文昌帝君;後在舉人陳維英計劃下於保安宮內再成立「樹人書院」廣為傳播知識,大幅提昇地方的文化層次,堪稱大龍峒文化教育的先驅,培育無數人才。

8、老師府丶陳悅記:
一路上陳維英奉獻敎育的事跡一再出現,讓人對這一位前輩不禁景仰!離開樹人書院,我們就去尋找北台灣這一位敎育家的芳蹤,終於來到位於附近延平北路上的陳悅記古厝「老師府」,巧遇陳家後代也是李天祿的兒子陳錫煌,他也是文化部所認定的掌中劇團人間國寶。他正與新西園團主許正宗、聲五洲的團主王英峻及幾位年輕的團員正在演練掌中劇,準備5/3在保安宮文化祭演出。很高興在老師府與掌中劇團的國寶及年輕的傳承人共同合影留念!

9、龍峒山變成圓山:
邱老師跟我們説圓山在過去叫龍峒山是大龍峒地區龍脈的龍頭,日本人把它改成圓山後,外界似乎就忘了圓山原是大龍峒的一部份,其實如果結合圓山文化遺址丶復國禪寺到孔廟丶保安宮到老師府,大龍峒豐富的文化之旅是可以期待的。

10、大龍峒是台北的門戶:
尤其大龍峒位於高速公路進入台北市的第一個門戶,而且也是淡水河沿岸的歷史老區;如何將這一個門戶區的歷史文化資源整合?如何結合淡水河的水岸景觀及藍色公路?並考慮一個地標性的意象,值得大家集思廣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