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三(4/22)曾慶正兄邀請聚餐,無意中談到台北市的溜公圳能否重建天日的議題,我隨手把這個夢想記在臉書,沒想到參與推動「台大康橋計劃」的林國峰教授竟來臉書留言如下:「Gwo-Fong Lin 1997年至2004年我和甘俊二教授努力過,只完成第一階段國立臺灣大學生態池。中天新聞中的許多資料出自於我們給瑠公農田水利會和校方的簡報PP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31ZGZSEZ8&feature=share
http://zh.wikipedia.org/....../%E5%9C%8B%E7%AB%8B%E8......中天新聞》「再別康橋」這首詩描述的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美景,那麼現在,台灣大學計畫要在校園裡打造像...YOUTUBE.COM這使我想起過去台南縣長任內推動「南科康橋」的經驗與回憶,所以就簡要記載這段過程!蘇煥智 「Gwo-Fong Lin ,林國峰教授,2002年我當台南縣長時,有一次坐飛機北上(當時高鐵還沒通車),在機上看到台大正在推一個「台大康橋計劃」,就是將溜公圳重建天日,成為台大康橋。
這則新聞給我一個很大的𤫊感,當時我們正在推動「南科特定區」的開發,所以就決定將台大康橋這個理念,運用到南科特定區的開發。這個𤫊感就是:希望將南科及南科特定區的好幾個滯洪池,透過挖掘水道儘可能將它們串連起來,使水域相連起來,而且更廣大,如此不但可以划船丶戲水,也讓整體生態系統更豐富,這個計劃當時就稱為「南科康橋」。
我不知道這是林教授你們推動的計劃,謝謝你們的推動,也許你們不知道當時你們的努力,已經影響了在台南縣南科特定區的開發方向,打算一個水與綠的南科康橋。也謝謝你分享你們在台大努力的成果!」 - 蘇煥智「 南科康橋計劃,後來我們實際推動了一期,就是:將三個滯洪池(就是樹谷園區北面的公滯一丶二,以及樹谷園區西側的公滯三)串連起來了,成為長約四公里多,面積合作約65公頃(常年水域面積約40公頃,比虎頭埤的水域還大)的二個大型串連在一起的湖泊(曼陀林湖及木柵港湖),可以划船丶泛舟丶風帆船。」
- 蘇煥智 「第二期的計劃,預計將南科二期與樹谷園區之間的堤塘港排水的堤防全部拆除,成為一個面積超過50公頃以上水域的大湖。堤塘港排水位於南科第二期與樹谷園區之間三不管界面,過去南科管理局與台南縣政府都未曾注意。為了推動南科康橋,所以我作了堤塘港排水系統的整合檢討,發現:1、堤塘港排水的水源並非污水,而是一般地表雨水,算是乾淨的水源;2、而且堤塘港排水堤防(水泥的U型溝)的兩旁不是滯洪池(共約四個),就是綠地丶公園或保護區,所以已無設置水泥堤妨的必要性;水泥堤防反而成為生態殺手,而且也是阻礙生態系統相連結的障礙物。所以決定將水泥堤防全部拆除,一方面讓它恢復大自然的平緩的自然土溝及溼地生態;二方面可以把四個湖泊(含新港堂西面丶及北面滯洪池、樹谷園區的公滯五、以及霞客湖滯洪池),可以全部串連起來,成為一個更大規模的水域及更大的生態系統。而且自然土溝及溼地生態尚連接另有燕衍鳥類生態保育區,及幾個考古遺址綠帶公園,全部面積超過120公頃。將成為科學園區最難得的自然生態公園。由於這個計劃因涉及科學園區與縣府,所以兩個機關必須整合取得共識丶願意採取共同行動,可惜台南科學園區管理局本位主義,不想自找麻煩,一直採取消極的態度,所以在我的任期內,最後祇有處理縣政府管理的樹谷園區部分一段堤防的拆除,科學園區的部分就沒有進展。原先的夢想是堤塘港排水的上游段,U型水泥溝拆除後,可以規劃成淺灘型溪流,岸邊成為緩坡淺灘區,可以規劃作為親子抓泥鰍的體驗區,讓小朋友可以有很好的生態體驗與生態環境教育的場所。可惜這個夢想未能實現!我卸任縣長職務後,整個計劃就完全停下來了!至於南科康橋第一期已完成部分,目前則處於無人關心的處境!市府人員可能連知道有此計劃的人,也不多了!」
- 蘇煥智 「第一期南科康橋,為了完成三個滯洪池的串連,做了如下的串連工程:一丶公滯一丶二兩個滯洪池串連成木柵港湖:1、將直加弄大道銜接樹谷大道處,由道路改為拱形橋(命名為木柵港橋),使公滯一丶二的東西向水域相通。2、安順寮排水改道:由於安順寮大排正好由東向西流,縱切過公滯一丶二滯洪池,使公滯一丶二滯洪池實際成為南北兩個狹長型滯洪池,所以乃將安順寮排水改道,使公滯一丶二滯洪池,水域整合為一,而成為如今水域遼闊達25公頃左右的木柵港湖。二丶為了銜接木柵港湖及曼陀林湖(公滯三),我們將木柵港西路,由道路改為三拱的栱型橋樑方式,使兩邊的水域相通!三丶新設活動式的水匣門:由於水利單位堅持在大雨來時,木柵港湖與樹谷園區曼陀林湖的水要分開,堅持要蓋水門管制兩邊的水。結果尚未完工時,正好發生八八大水災,曾文溪在胡厝寮堤防處潰堤,大水沿安順寮排水泛濫成災,幾乎淹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祇剩下南北各一個車道。後來才發現大水沿著木柵港湖沿著樹谷園區西側分流南下,才不致積水淹沒高速公路。所以水利單位的堅持看來是多餘的,這個活動式水匣門其實是多餘的。」推動南科康橋計劃,最大的障礙其實是水利單位的人,要對抗水利工程單位保守殭化,而缺乏系統性思考的思維,必須用很大的力氣去挑戰,所以要「路變橋」「大排改道」「拆除堤防」「不同計劃之間的系統整合」及「不同計劃系統之間的縫合計劃」都是不小的挑戰,他們都會怕的要死!幸好當時水利局長彭紹博還算是比較有理想性,也比較可以接受創新挑戰思維的水利專家!由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到台大溜公圳重見的「台大康橋」,到南科特定區的「南科康橋」,有夢想就有希望,希望喚醒更多作夢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