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鈞跟他的女朋友都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他父親在善化經營代耕中心。99年大學畢業(中山大學材料科學系專硏光電材料),退伍後,他沒有進入南科高科技產業,反而加入父親主持的「善化雜糧生產合作社」,並擔任行銷經理。而他的女朋友大學是學園藝,原來在農業改良場服務,現在也參與合作社的經營。
該合作社是民國99年農委會開始實施「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後成立的,以合作社名義承租農民土地,扮演大佃農的角色!目前該合作社耕作約120公頃,如果兩期計就有240公頃左右。其中1/3種稻米,1/3種玉米,1/3種豆類(含非基改黃豆丶黑豆丶紅豆等),另外種地瓜丶馬鈴薯等。合作社聘用8人。一年光是薪水就超過500萬元,而營收也有超過新台幣2000萬元,這幾年累積已投資的各項農業機具設備超過一千多萬元!為了行銷産品,他們也參與多項網路行銷平台,而「我的開心農場」就是其中之一!如此專業而具規模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確是台灣農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而更可貴的是,它也吸引年輕人投入與回流。
下午我也特別邀請農經博士黃淑郁來聽取兩位新農民的經驗!這個案例值得介紹給大家參考!
該合作社是民國99年農委會開始實施「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後成立的,以合作社名義承租農民土地,扮演大佃農的角色!目前該合作社耕作約120公頃,如果兩期計就有240公頃左右。其中1/3種稻米,1/3種玉米,1/3種豆類(含非基改黃豆丶黑豆丶紅豆等),另外種地瓜丶馬鈴薯等。合作社聘用8人。一年光是薪水就超過500萬元,而營收也有超過新台幣2000萬元,這幾年累積已投資的各項農業機具設備超過一千多萬元!為了行銷産品,他們也參與多項網路行銷平台,而「我的開心農場」就是其中之一!如此專業而具規模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確是台灣農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而更可貴的是,它也吸引年輕人投入與回流。
下午我也特別邀請農經博士黃淑郁來聽取兩位新農民的經驗!這個案例值得介紹給大家參考!
不過詳細分析這種小地主大佃農的制度,依此案例,其收入來源,看來仍然是過度仰賴政府的保價收購(稻米或玉米)丶轉作補助金丶休耕的補助。這對於農業的轉型升級恐怕仍然值得檢討。
而且小地主大佃農的政策,在民間已經造成一種,補助過度集中到"大佃農"身上,一般小農逐漸覺得政府在圖利有錢的"大佃農"的不平的聲音!也許這也是一個不可輕忽的心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