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熱蘭遮城
-----打造台灣歷史文化首都
一丶升格直轄市成功的關鍵:台灣的京都丶歷史文化首都
五年半前,台南縣市爭取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時,當時因為人口數不足兩百萬,而且經濟繁榮度比不上台北縣丶高雄市丶台中市,原不在行政院規劃中。當時我們爭取時,就是擔心沒有搭上直轄市列車,台南縣市可能會跟台中丶高雄丶臺北縣,愈差愈遠。所以就提出了「仿效日本京都」的思維,主張「直轄市不能祇重視人口及經濟繁榮度」,否則祇會擴大南北差距丶城鄉差距;而且提出了「台南就是台灣的京都」丶「台南就是台灣的歷史首都」的訴求,終於敗部復活,搭上直轄市列車。
升格直轄市已經四年,如何打造台南成為台灣歷史文化首都?並成為國際文化之都?的確值得關心台灣歷史文化的朋友共同來檢討!
二丶空白的「前鄭成功」時期:
台灣過去的歷史教育,衹有中國史教育,而台灣史祇是列為中國史的一小部分分支。而介紹台灣史都從鄭成功反清復明,趕走荷蘭人,以台灣作為反清復明基地為起點,而對於鄭成功之前的台灣的歷史,幾乎都是草率的交待!這是一種「中國統治者及漢族史觀」,顯然沒有客觀呈現台灣的歷史。其中尤其是(一)大航海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1662年間,前後38年統治台灣的歷史故事;(二)以及1624年荷蘭人據台以前,台灣的平原地區都是平埔原住民的部落,山區則是散居各部落的高山原住民,這些原住民才是台灣真正的主人。
台灣人對於這一段「前鄭成功」時期的歷史了解的太少了,而更重要的是這一段歷史正是台灣邁向世界文明史一部份的起點!
三丶台灣歷史文明的起點:
台南之所以是台灣歷史文化的首都,其關鍵者在於16世紀末及17世紀初,來自中國福建的漢人為了追捕烏魚,就於每年秋冬之際駕著船(Junk)來到當時的大員一帶(即台江內海週邊一帶)長住幾個月,並於隔天春天季節風轉變為南風時,才返回唐山。漢人漁民因為需較長期居留,所以也帶來許多商品來跟台江內海週邊的平埔族四大社的社蕃,進行交易,並於返還福建唐山時,也購買鹿皮鹿肉及平埔族的物産,回福建交易。這些漁民其實也具有貿易商人的雙重身份。當時不祇是漢人漁民兼做貿易買賣,包括著名的海商兼海盜的李旦丶顏思齊丶鄭芝龍的商船也都曾經造訪。而日本人的朱印船在1624年荷蘭人尚未到達前,也已經來到這裡貿易,當時日本人甚至在台江內海邊的新港社開設酒館!
四丶大航海時代的----大員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大員,並以大員作為對中國及對日本的貿易中心。荷蘭人在大員島(就是後來稱為一鯤鯓)扼住赤崁台江內海的出海航道旁建立熱蘭遮城堡(Fort of Zeelandia),做為統治大員的軍事丶貿易丶統治中心。荷蘭人統治台灣38年,直到1662年末代總督揆一向鄭成功投降離開臺灣!
荷蘭人統治台灣38年正是全球航海大爆發、地理大發現的大航海時代。荷蘭人從歐洲繞過好望角,航行印度洋,通過麻六甲海峽,到印尼的巴達維亞,再到有福爾摩沙之稱的大員島,為的就是要貿易殖民。而荷蘭據台38年,大員(台灣,台南)不但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東亞貿易的營運中心,也是開啟台灣邁向世界舞台。
五丶熱蘭遮城的重要性:
1624年荷蘭人佔據大員(Tayouan,Taioan),為了統治及軍事防禦的目的,而興建新的堡壘,此堡於1627年正式定名為熱蘭遮城,1634年全部完工。成為荷人在台的武備、商務及行政中心。熱蘭遮城可說是台灣作為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東亞轉運站最重要的歷史證物。
六丶歷盡滄桑熱蘭遮:
西元1661年鄭成功大軍轉戰大員,乘著夜間大滿潮進入台江內海,在洲仔尾登陸,快速的佔領普羅民遮城(即今赤崁樓),接著包圍熱蘭遮城,前後十個多月的熱蘭遮城圍城戰,死傷慘烈,也是台灣歷史上迄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
1662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也住在熱蘭遮城。為表達懷鄉之情,乃以鄭氏祖籍中國福建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代替「大員」之名。而鄭氏三代皆駐居熱蘭遮城,而民間乃稱其為「延平王城」,或簡稱為王城。
清領時期,政治統治中心由安平移至台南赤崁樓,而安平則於台灣開港後成為外商的重要據點,熱蘭遮城則僅成為軍事防禦堡壘的功能。
後來台江內海陸續淤積,地形地貌變遷,安平港淤積嚴重,港埠功能受到影響,而古堡離海愈來愈遠,其軍事功能也逐漸喪失。而在1868年「安平事件」發生,英軍來犯,炸毀位於熱蘭遮城的軍火庫,城牆毀損,也喪失了其軍事防護的功能。此後當地官民修建房舍常來此挖取磚石。因古堡已喪失防禦功能,1874年因牡丹社事件日本要攻打台灣,台灣巡撫沈葆楨為興建二鯤鯓砲臺(現在俗稱億載金城)即到古堡挖掘磚石搬來興建。
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後,日人剷平存留城牆,以紅磚砌成長形階梯平台,並在上方興建日式房屋作為海關長官宿舍,內城荷式建物全毀。日本人並在安平古堡塑立著「濱田彌兵衞紀念碑」,以紀念朱印船時代,曾經擄走荷蘭總督的「濱田彌兵衞」。到1930年總督府為籌備「台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而拆除平台四周民舍房屋,並將海關長官宿舍改建為新式洋房。
至戰後,政府將「濱田彌兵衛紀念埤」之文字削除,改為「安平古堡」,台南市政府曾於1975及1993年進行整修,而形成今日之面貌。
熱蘭遮城經數百年後,僅存外城牆數段及內城北側半圓形稜堡,其餘結構皆已損毀,或深埋於今安平古堡附近區域之下。2007年文建會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指定為國定古蹟。
七丶為何要重建熱蘭遮城?
回顧歷史,我們可知熱蘭遮城曾扮演十七世紀東亞國際貿易樞紐的輝煌歲月。荷蘭透過大員熱蘭遮城,與中國、日本及東南亞貿易,商船往來於整個東亞地區,當時的大員港,可說是東亞極重要的港口,其中所蘊含的國際視野與多元族群交流之精神,值得我們珍視。
台南既然是以歷史文化首都之名,而升格為直轄市,我們認為「熱蘭遮城」是台灣最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個城堡及建築物,但目前已幾乎是「全毀」的狀態,完全無法呈現歷史的面貌,也無法引發想像台灣及台南在大航海時代的地位。所以我們認為重建熱蘭遮城是台南成為台灣歷史文化首都的重要起點。也是重構大航海時代的台灣的關鍵性歷史文化資產。
(一)大航海時代的 大員 vs 紐約: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大員,建設大員成為東亞的營運中心之一。同年荷蘭的西印度公司也在北美的哈德遜河口(現在的紐約)建立北美洲貿易據點。當時在大員的貿易遠比紐約興盛數十倍。
300年後,當年荷蘭的殖民據點的Wallstreet,發展成當今的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之都。可是大員從1823年曾文溪改道,台江內海逐漸陸浮,大員港逐漸淤積,而喪失港口的機能。1873年,劉銘傳遂把台灣府城從台南移到台北,台南開始衰落。
歷經百年以上孤寂的大員(現在的台南),撫今追昔,如何在21世紀,一個亞洲世紀來臨的時代𥚃,尋找它新的定位?
我們認為重建熱蘭遮城,將可以把台灣的視野放在全球的歷史高度。帶領我們走向海洋及世界。
(二)強化與歐洲丶日本的合作,提升台灣國際文化地位:
重建熱蘭遮城,以及事後的熱蘭遮城博物館,從歷史研究丶歷史考據丶建築規劃設計,及未來博物館的規劃,及後續的營運,再再都需要與荷蘭及歐洲進行跨國際的合作計畫,這將有助於台灣與歐洲的合作,並藉此提升台灣在國際的地位。而日本在朱印船時代就已在台灣進出,當時的兵田彌兵衞與荷蘭人及新港社平埔族的故事,也可開啟雙方合作的關係。重建一個具跨國意義的歷史地標就是最佳的國際行銷。
八丶仿效 1928 大阪城重建,台灣應推動重建熱蘭遮城:
重建熱蘭遮城在國際上也有類似的先例,就是1928年日本的大阪城重建運動。
大阪城歷史上3度遭逢戰亂、雷擊而燒燬,在1928年由大阪市長發起重建運動,號召全民捐款,於1931年重建完成,二戰期間雖再遭戰火波及,但經過努力的整修與經營,1997年被指定為「有形文化財」,現為博物館及史跡公園,每年創造鉅額的觀光收益,更是大阪人的驕傲。
九丶重建熱蘭遮城,不是台南的地方事,是國際文化資產的大事:
重建熱蘭遮城不應狹隘的被認為是台南地方的事,它是台灣歷史重建的最關鍵的文化資產,也正是國際上正藴釀的大航海時代的東印度公司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十丶在那𥚃重建?
大阪城是在原址整建,但熱蘭遮城重建究竟在原址重建?或另覓適當地點呢?由於台江淤積陸化,原址的安平古堡已經離海岸線逾二公里以上,熱蘭遮城已全毀,現場已失其全貌,而且民宅緊憐,再加上殘存的遺構已指定為國定古蹟,所以原址重建非困難!
至於易地重建是否符合古蹟重建的原理?其實國際上古蹟移動比比皆是,所以易地重建並非不可行。
至於重建的位置應該在那𥚃呢?歷史上的熱蘭遮城本來就蓋在大員島,而目前台南市安平區有一個「漁光島」,這個漁光島過去俗稱三鯤鯓,它就挾在安平漁港的南防波堤及安平商港的北防波堤之間。漁光島距安平古堡不太遠,兩者可透過船運接駁,正可以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應。
除了重建熱蘭遮城外,城堡外的「大員市鎮」也值得重建,而兩者就成為17世紀活的博物館,住在𥚃面的人員皆復古穿著17世紀荷蘭人丶歐洲人丶平埔族人丶漢人丶日本人丶及其它各色人種當時的衣服裝扮,讓大家穿越時空來到17世紀的福爾摩沙(Formosa)的大員島。
十一丶結語:
熱蘭遮城是台灣進入世界歷史舞台的關鍵櫥窗,重建熱蘭遮城不只是尋找台灣歷史完整性的出發,也是打造台南成為台灣歷史文化首都的起點。台灣人一向是有放眼全球,奮鬥不懈的海洋文化的精神,祇因長期受國民黨狹隘的中國帝王史觀的奴化教育,而使大家成為「前鄭成功年代一片空白」的「史盲」,重建熱蘭遮城打開了台灣人的「史盲」,也讓大家有更開濶的視野與胸懷。
大阪人能夠重建大阪城,台南人及全體台灣人也一定有信心重建熱蘭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