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都會公園的阿波羅藝術噴泉正式啟用!
奇美集團是把阿波羅藝術噴泉視為是奇美博物館正面迎賓的中軸線的門面,但其實那不在博物館區的範圍,而且距離博物館的正門口應該超過3、400公尺的距離。當時縣政府及經國際競圖產生的都會公園總規劃師,原來的規劃並非如此,因為這是整體都會公園的門面,所以也是總規劃師設計的重點;但在奇美集團的堅持下,總規劃師團隊非常的不滿,而縣政府為避免博物館設立發生變數,祗好屈服!其實這是一段建築師丶縣政府及奇美集團之間,一段不是很愉快的設計理念之爭,有必要說給大家了解!
都會公園總面積40公頃,將近二個大安森林公園大!當時縣政府同意提供約5公頃公園作為奇美博物館的用地,區位就位在滯洪池景觀湖的東部!而都會公園到拱形橋的東緣,都不是博物館區,而仍是都會公園的範圍!
當時總規劃師設計的公園入口兩側有二個小山丘,越過小山丘與橋之間有一個不小的廣場。由於公園入口距離拱形橋距離很遠將近有二百公尺的距離,當時我們認為兩個小山丘對於喏大的都會公園及博物館,可以產生一種地景變化情境轉換的期待與好奇,也有隱約的變化及神秘感。而過了兩小山丘的鞍部就是中軸線,由此進入廣場,我們本來要求總規劃師為我們設計一個全台灣最有特色的水景及兒童戲水互動式的噴泉,希望吸引父母親帶小朋友來這裡戲水玩耍,也希望這成為都會公園吸引市民的賣點!入口也是希望以水景的設計來迎賓,而入口中軸線的設計則以水的變化來串連到戲水區!對於南臺灣炎熱的天氣,綠蔭及水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基本上我們同意總規劃師的基本規劃構想!
結果這樣的規劃,奇美集團強烈反對,因為他們喜歡像英國海德公園一片草地,以突顯博物館的建築之美,並以阿波羅藝術噴泉,作為迎賓的作品,再銜接白色大理石的藝術拱形橋;所以堅持要拿掉小山丘。而我期待成為全台灣最有特色的兒童親水戲水區,也在奇美集團偏好阿波羅噴泉的氣派下被犧牲掉了!其實縣府原規劃䅁,經費本來就已經到位了!總規劃師的團隊對於拿掉小山丘,推翻他們的核心規劃構想,非常的不滿!
到底這兩種規劃方案,那一種比較好?這涉及規劃理念及對客觀環境的了解!
我的研判是:由於由入口到橋的距離很長約有200公尺以上丶橋再到博物館入口前後約300公尺以上,前後相加,從都會公園走到博物館入口約要走600公尺,而其中絕大部份都沒有遮蔭,走在其間其實非常熱的,而且南臺灣一年有8、9個月都是非常熱,太陽很刺人的,所以真正會由都會公園正門走路走到博物館正門的人將非常少。而且要拍照也必須要到滯洪景觀池旁及橋上才能拍到博物館的全景,也不至於影像太少!所有入口到橋這兩百多公尺的區域,其實會是很獨立的區域,所以將此區定位為兒童戲水區結合兒童島,才能創造吸引市民帶着兒童來這裡戲水,也因而可以為博物館帶來更多的人潮!而兩個山丘創造出的地景變化,加上更多的森林,可以創造更多樣性的地景丶環境丶生態的豐富多元!而兒童戲水區結合森林,讓大家可以在此消暑停憇!
究竟是蓋一個全台灣最有特色的兒童戲水噴水互動區好?或是阿波羅嘖泉好?現在我仍然喜歡有二個小山丘樹林的隱約轉換情境及兒童互動戲水區,才能吸引更多兒童及父母親,也才會對奇美博物館吸引遊客,及未來的經營有更大的幫助!
記錄一下歷史,提供給大家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