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台灣經濟振興之道(十)----務實的敎育改革

         台灣當前經濟困境有許多來自國民的「觀念與態度」,而這些觀念包括過度迷信學位文憑,升學主義掛帥;而且輕忽實作,輕忽技職教育。尤其政府開放私立大學設立及開放技職專科學校提升為技術學院丶科技大學後,整個技職體系轉而講求寫論文,而不重視實作技術,而造成滿街大學生,但卻高不成低不就的矛盾,說學問沒學問,講實作技術也沒半步!而這些觀念與態度的調整,必須從家長及敎育的改造著手。

一丶升學考試掛帥,而缺乏日常生活實作的訓練:
       
        台灣的敎育,目前家長一代都是升學考試掛帥時代成長,過度強調背誦記憶,學校敎育的目的被窄化成為,為了升學考試或者學測的目的,但卻缺乏對於日常生活環境及生活的必需品的認識與實作的訓練。例如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丶空間丶建築,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的各項用品,如電燈丶冰箱丶電視丶洗衣機丶電風扇丶等家庭電器及房屋丶建築丶廁所抽水馬桶,而行的部份如自行車、摩托車丶汽車,這些都是每天伴隨著大家生活的必須品,但是學校敎育幾乎從來不敎,也沒有拆解過,重新組裝過!
       一個對基本生活環境及基本生活必需品,都沒有充分認識及尊重的敎育方式,的確如空中樓閣一般的不實在,而且也顯得是現代方便生活的當然享受者,而不會尊重現代生活方便性產品背後的科技丶及複雜的系統整合及分工的關係丶以及過去先行者努力累積的成果!而相反地,敎育的方式如果能讓學生認識這些日常生活環境及各項生活的必需品,則學生從這些天天所接觸的環境物品中所學習的知識及產生的好奇心,都是活生生的,而且也可以站在前人努力的成果基礎上,激發其創新的可能性!
       改變這樣的敎學方向,則必需修改國小丶國中丶高中職的課程綱要及高中職的甄選方式!

二丶如何重振技職敎育?
       
       這幾年開放大學普遍設立,及技職學校專科化,技職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化丶科技大學之後,已普遍出現有專業的技術工人逐漸出現嚴重的斷層。年輕一代明明沒興趣唸書或不適合唸書研究,但在追求大學文品的社會壓力及父母期許下,浪費了好幾年的青春勉強混畢業,結果畢業後高不成低不就,許多祇好領22K的薪水;而企業界也覺得這些人空有大學學歷卻沒有專業,而不願意付出較高的薪資。而相反的,許多專業技工,例如水電工丶水泥工丶木工薪水遠高於一般大學生,但卻出現嚴重人力不足,甚至斷層的危機。這個教育訓練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如果沒有妥善調整,對臺灣未來社會及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確是一個瓶頸,甚至造成台灣經濟塌陷的結構性危機!
     1、德國派或者美國派?
          美國在高中階段沒有技職敎育體系,反而是在高中畢業後有社區學院的系統。但德國一向重視技職敎育體系,並不刻意鼓勵國民去考大學拿大學文憑,所以全國的大學學歷比率雖在全世界並非最高的幾個國家,但他的工匠精神,卻使德國的汽車、機器設備成為全世界最高級品牌丶品質的形象趷立不搖。在歐元區國家衰退嚴重之際,祇有德國仍能維持成長,支撐歐元區的經濟。台灣過去教育改革,走美國的路線,而輕忽了技職敎育,的確是走錯了方向,應該重新回頭檢討如何加強技職敎育訓練!
     2、技職敎育訓練如何與產業技術需求結合?或如何與時俱進?
          過去技職敎育最大的關鍵是:(1)如何與產業技術需求結合?達到訓練與就業結合。(2)由於產業技術快速變遷,技職敎育如何與時俱進?要達到以上目的,必需全國產官學訓達到充分的整合,所以包括:1、各個產業組織,2、工會組織及3、學校敎育機構丶4、訓練機構,5、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相關主管單位如勞委會丶經濟部丶敎育部丶農委會,能夠組成「全國人才需求及培訓規劃委員會」及「各縣市人才需求及培訓規劃委員會」。每年提出「需求及培訓規劃報告」。
     3、「人才需求及培訓規劃委員會」設立的重要性:
          人才需求與敎育培訓能夠充分結合,必需整合全國產官學訓各單位,並在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設立「人才需求及培訓規劃委員會」,每年提出「人才需求及培訓規劃報告」。但產業界及工會界,往往很鬆散,政府要整合他們的業界的需求,有時也很不容易呈現!如何達到有效整合,需求如何達到更完整的呈現呢?
     4、政府應採取「業必歸會」的制度,以利整合民間的需求:
          目前許多產業界及工會組織,均採取自由組織,往往非常鬆散,政府要作人才需求,也不易整合;為有效整合人才需求與敎育培訓規劃,政府應考慮採取「業必歸會」的制度,有效統合民間的需求! 

三丶科技大學的再檢討:
      
       技職敎育體系的五專紛紛成為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但學生素質普遍低落,但卻不針對其興趣丶性向丶專長,輔導其適合的興趣丶專長訓練。有些學生對於唸書這種文字抽象學習沒興趣,上課也沒興趣,但學校也不敢讓學生留級或當掉;因為少子化學校怕招不到學生,所以學校要求敎授祇得容忍,事實上這對敎授及學生都是浪費生命,浪費青春!而原來定位為專科,本來可以規劃學生從其興趣的事物中,實作中學習相關的技術,以技術來就業;結果升格為科大後,師資要求一定比例的博士,不管這些師資是否有實務的技術能力,而且通常這些敎授祇會唸書寫論文,而沒有實務技術能力!這些本來來培養學生技術能力的師資,現在被迫要寫論文以刊載符合SCI的期刊上,而學生中有很大比例無法把書唸好,或幫敎授做好實驗,而且也沒有辦法真的學到一些技術丶功夫!
     1、科技大學,應針對學生全面性的依其性向丶興趣丶專長作調查分析,如不適合作閱讀抽象研究者,需回頭找回實作學習的敎育模式。
     2、科技大學準許學校部份調整回二技及五專學制:
           為了配合學校學生全面性性向丶興趣丶專長調查的特色,必需以學習實務技術為導向的學生,超過一定比例者,得允許學校針對這部份學生需求,而調整回二技及五專學制。而其相應的師資也應跟著調整,不受博士學歷及寫論文刊登SCI的限制,相反地這些實務導向地技術師資,則應訂定相關的基準!

四、大學與研究:
       
        大學敎育是奠定學生人生很重要的階段,一個人的視野及求知精神在大學階段是關鍵,我認為台灣的大學敎育雖然普及,但方向及品質政府一定要求,我認為幾個方向非常重要:
     1、國際化的訓練:
          國際化是目前大學生面臨的世界,如何幫助這些學生在國際化的洪流中吸收新的資訊、新的知識,我認為強化大學生英語的能力及第二外國語文的能力是基礎工作,除了提供必要的學習環境之外,英語能力檢定及第二外國語文能力的檢定,應列為大學畢業的條件!
          當然學校的國際交流,大學生的國際交流活動,都應列入必要的參與項目!
     2、大學前兩年不分科系:
          台灣是一進大學就分科系,但現代社會固然分工很細,但科技之間的整合以及不同知識的整合愈來愈重要,作為現代大學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非常重要,缺乏一定廣度及深度的知識,往往有太多盲點,所以是否學習美國制度,大學前兩年是共同科目,以奠定基礎知識的廣度及深度,儲備大學生跨領域的整合能力!
     3、強化團隊合作同儕學習的敎學方式:
           團隊合作是未來社會競爭的基本模式,而同儕學習的效果已証明是相對更有效率的學習模式,大學的敎育除了上課及個人研讀的方向外,團隊合作同儕學習的方式是大學應該成立專案督促敎授開發出此種敎案!而且敎學成效如何能夠成為大學師資評鑑的項目之一,也是值得關切者!
     4、大學敎授不應祇重視SCI幾篇,也應重視研究與產業的關聯性:
           敎育部及各大學訂定大學敎授丶副敎授丶助理敎授需發表論文刊登SCI刊物上,固然有督促功效;但研究與產業的關聯性,如何強化則是重點,尤其在國家資源有限下,政府及大學如何將大學研究與產業作更有效率的整合!
     5、如何將臺灣的大學研究能量,整合納入台灣產業戰略研究所及台灣產業技術研究院中?
           大學的研究能量,自由發揮固然仍有其功能,但如果缺乏系統性整合則散彈打鳥效果有限,我認為需要產丶官丶學、研更有全球視野的系統整合,從各個產業實狀及環境的長期追蹤丶產業技術變化的觀測及技術的收集,這些如果學丶研單位能有一分工長期追蹤,則必能有效掌握有限的資源,如何做最有利的運用!

五丶如何培養成學習型社會?
        
       國家的競爭力,最終在於國民是否有主動學習新的知識,對世界環境保持不斷探索的精神?台灣的社會距離學習型的社會,仍有很大的距離,而推動台灣成為學習型的社會環境,就是整體提升國民終身學習的動機及相關的資源環境。
       1、「打造學習型社會」列為政府「擴大內需要方案」:
           推動學習型社會,打造一個終身學習的環境,應列為政府「擴大知識丶文化基礎建設」的「擴大內需方案」。
       2、兒童圖書館:
           學習的習慣要從小培養,要讓小朋友有適合的閱讀的讀物,例如漫畫版圖畫版的知識傳遞要遠比純文字有效多了,而且適合小朋友閱讀的環境,強化互動性學習的環境,這就是打造一個適合國民小學學童閱讀丶學習的兒童圖書館。
           我在台南縣長任內曾大力推動每一所國小,皆能有一個兒童圖書館的計劃,前後也推了二十幾所學校!我認為此一模式如果能夠全國普及推動,一定可以為台灣下一代的學習習慣打下很好的基礎!
       3、班班數位學習環境,每位國小中學生都有平板電腦:
           隨著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的快速進步,而且產品日趨成熟,觸控面板技術及產品的普及愈來愈高。人類已進入數位學習丶數位互動的新的科技學習環境。如何讓年輕一代學子能更有效率學習環境,的確是個嶄新的時代。我認為打造一個班班有數位學習環境,例如學生班班有Touch Panel,而且每個學生都有平板電腦,將是一個全新的學習時代。當然為了因應此一新的時代,如何開發網路課程?以及如何培訓師資?使具備此種數位互動敎學的能力及課程製作的能力,都是新的挑戰!
       4、如何改革地方(鄉、鎮丶市丶縣)圖書館誠品化的規劃?
           除了在國小階段打造兒童圖書館外,台灣各地方鄉鎮市級的圖書館,及縣市級的圖書館,也需要與時俱進。而這幾年誠品書店發展出一個很好的模式,誠品有如一座圖書館,但它提供了更舒服的閱讀環境,也有更多的新知、新的期刊丶新的書等。如果能夠把各鄉鎮市丶縣巿圖書館,以誠品化的方式來作規劃及經營,相信對國人終身學習一定有很大的效益!
       5、廣設博物館丶文化館:
           博物館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場所,從小孩丶年輕人丶成人丶到老人,博物館也是地方文化觀光的資源。但台灣用在博物館丶文化館的經費及人才實在太少了,而且策展的預算少丶人才不多而且生存也不易丶策展產業很難生存。台灣要提升國民知識及文化,要提升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則政府從中央到地方,應該要重視博物館的建構,培養各類博物館專業人才,及相關策展人才。
           我在台南縣長任內推動新增許多博物館及文化館,諸如:黑面琵鷺生態展覽館丶鹽業博物館丶王金河烏腳病紀念館丶蕭壠文化園區(西拉雅平埔文化館丶南灜開拓史館丶藝陣館丶糖業文化館)、總爺藝文中心(顔水龍紀念館)、蔴荳古港史蹟文化園區(倒風內海故事館)、南灜天文敎育園區(大內天文台的觀測館丶展示館丶星象館)、樹谷生活科學故事館(科學敎育館及考古展示館)、楊逵文學館丶歐威紀念館丶林昆崗文物館丶沈光文文物館丶台南都會公園奇美博物館。由於這些館的建構大大提升台南地區的文化深度及廣度,也提升國民對自己土地的認同感!

六丶改革100%老師考績的弊端:
         目前國中小及高中老師的考績,除了請假逾時限或被記過丶判刑者,幾乎是100%是甲等,因為學校師師相護,校長不敢得罪老師,而民選地方首長也不敢得罪老師,而敎育部又不敢得罪全國敎師會,所以造成今日畸形的狀態。這種老師考績現況等於是放棄考核,全部保送甲等,這樣的考績,如何能提升敎育的競爭力呢?而目前公務員的考績最多祇有70%是甲等,顯然是不公平不合理!要提升臺灣的敎育競爭力,一定要改革目前這種不合理的老師考績現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