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毒澱粉事件的後續?-----催生臺灣粉間澱粉加工園區

                                                               毒澱粉事件的後續?
                                                                -----催生台灣粉間澱粉加工園區
              
       今年(2013)五月台灣爆發毒澱粉事件,大家才關注到我們日常所吃的台灣國民美食如粉圓丶粉條、粉粿、米台目、肉丸的外包皮、板條丶豆花、水晶餃、勾芡丶地瓜丸等都是澱粉加工品,大家才開始關注到澱粉廠及澱粉的加工廠。而且大家才愰然大悟,過去食品界常常誇言的:「Q度丶彈牙」,根本就是違法添加「順丁酸二烯」以增加食物的Q度及口感丶咬勁,根本就是在吃塑膠!

       但大家仍然沒有注意到澱粉原料是什麼?這些澱粉是否是台灣本地生產的?抑或都是從東南亞國家進口的?也沒有特別關注進口澱粉是否有農葯殘留及安全檢驗問題!這就是國民對於食物的基本知識嚴重缺乏,我們的生活每天吃這些食物,但是對台灣特色料理的基本知識卻非常貧乏!

       澱粉的原料,主要來自甘藷與樹薯所磨製;而這些將甘藷、樹薯磨製成澱粉的工廠,過去稱為「粉間」,台南善化是當時最大的粉間集散地。後因經濟發展人民環境意識提高,「粉間」製程排放的有機廢水發生臭味問題,常造成鄰近居民抗爭問題;再加上台灣工資大幅上漲,勞動成本提高問題;這二十多年來台灣的「粉間」均陸續關閉從原料"甘藷、樹薯"生產澱粉的製程,而到國外(東南亞)投資設廠製造,再回銷台灣。或者改由國外(東南亞)直接進口澱粉,再經過分裝,或添加一些原料成為所謂的「修飾澱粉」,而違法添加順丁烯二酸的修飾澱粉,即是此次原凶也!這些澱粉廠再將這修飾澱粉賣給相關的食品公司,去加工成粉圓、粉粿、米條、板條、肉丸等產品。事實上我們現在吃的這些國民美食,其原料澱粉都不是台灣的甘藷、樹薯,而都是從東南亞國家進口的。至於進口澱粉的安全把關,農葯殘留等則是另一項應督促政府負責的問題。

        澱粉的最重要原料甘藷,又稱地瓜,台灣語又稱為"蕃薯",是早期台灣人的主食,跟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二戰期間台灣人連最基本的蕃薯都吃不到,祇能夠吃長蛀蟲的「倉庫簽仔」「蕃薯葉乾」,這些都是給豬吃的飼料。戰後一段時間,廣大的中下階層幾乎難得吃到米飯,都是吃蕃薯;農民雖然自己生產米,但寧可把自己種的稻米拿去出售,甚至外銷日本,而吃自己田裡種的蕃薯。而台灣的形狀像一顆蕃薯,台灣人也自稱是"蕃薯仔",可見蕃薯之於台灣感情之深厚!至於樹薯主要是種在丘陵地區,早期主要是作為豬的飼料,樹薯大家比較陌生。
        
       
       粉間不生產蕃薯粉後,農民寧願休耕也不種甘藷,種甘藷的面積大幅減少。我們小時候秋天後田裡都是種甘藷,種甘藷的田,蟀蟀特別多,我們常去抓蟋蟀。收成的季節,我們小孩子也常跟在大人的後面,撿拾大人遺漏的甘藷,這些撿拾的地瓜就成為小朋友零用錢的來源;有時候我們小孩子拿這些甘藷,以物易物,跟賣冰的小販換冰棒來吃,而快活的不得了!如今,田裡不種甘藷,蟋蟀也少了,而小朋友跟土地互動的機會也少了;而台灣人也吃不到,道地的台灣的蕃薯粉作成的粉圓、粉粿、肉丸、粉條等產品了。

        這一次毒澱粉事件,使大家更了解澱粉安全對台灣國民美食的重要性,如何提升國人對各項國民美食的知識,尤其與澱粉的關係及相關的製程的揭露;消費者知識的提升,對扼阻往後黑心澱粉相關食品,也有很大關連。所以我認為毒澱粉事件,正是催生「台灣本土蕃薯粉間及澱粉加工觀光工廠園區」的好時機。這個計劃可以簡稱為:「台灣粉間澱粉加工園區」。

「台灣粉間澱粉加工園區」計劃:
一、目的:
        1、為保存台灣甘藷、樹薯種植的産業文化,並確促台灣本土生產的甘藷或樹薯作為澱粉製造原料,以確保原料之無毒健康。
        2、為展示從原料到澱粉,由澱粉到各項加工的食物的製作,如粉圓、粉粿、肉丸⋯⋯等,一切製程透明展示,以提高國民的食物知識,成為教育性的觀光工廠。
        3、將粉間及各項澱粉加工分裝廠,及澱粉加工食品廠(如粉圓、粉條、粉粿、板條、水晶餃、肉丸⋯⋯等廠)整合在一個園區,以達到整體聚落效應。
        4、整合「台灣甘藷、樹藷文化館」、「澱粉文化館」,作為台灣食材教育中心。
二、原料:
        1、 跟台灣在地農民契作,可減少農地休耕:目前一年休耕達20萬公頃,政府一年補貼高達100億元左右,而任令田園荒蕪,本計劃可活用農地,並增加農村就業機會。
        2、推動契作農戶全面採取無毒健康農法,以確保健康、安全、無毒的澱粉原料。
三、整合澱粉食品的上中下游產業,建立整體聚落效應,成為一個園區的概念。
       不祇是最上游的粉間、中游的澱粉分裝加工廠,到下游的各類澱粉食品廠⦅如粉圓、粉條、粉粿、板條、水晶餃、肉丸⋯⋯⦆,整合進駐到園區,產生整体的聚落效。
四、全區觀光工廠及園區是觀光園區的概念來規劃。
       全區是以觀光園區來定位,所以不祇是「台灣甘藷、樹薯文化館、澱粉文化館」,包裝整體品嚐、販售等規劃。而各進駐園區業者,也都必須作觀光工廠的現劃。
        毒澱粉事件引發台灣整體食物鏈的危機,各級政府應痛定思痛,要有捍衛食品安全的決心;但危機何嚐不是轉機,如果政府能夠推動「台灣粉間澱粉加工園區」,則這一個古老的產業連同提供原料的農業,都可能是一個新的轉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