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台灣經濟振興之道(四)-----設立「產業戰略研究院」


       全球化視野不足,是台灣當前經濟困境的根本環節之一。尤其是全球巿場一體化的情形下,產業自己埋頭苦幹已不足以因應瞬息萬變的全球各個巿場,然而台灣絶大部份的中小企業,如何有能力去掌握全球各國及總體產業發展現況?而如何能因應呢?顯然是有相當的困難的,這些都必須政府能夠協助!
       在全球競爭的時代,顯然中小企業單打獨鬥的時代已過去,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中小企業」体制,已不足以因應全球競爭,唯有有組織、打團隊戰,成功機率才會提高。而如何打「組織戰」、「團隊戰」呢?
       如何打組織戰呢?其實就是如何建構「產、官、訓、學、研」整合協力的組織系統分工整合力?而其中產業界是最關鍵的母體動能之所在。

一丶產業界:
       如何強化全國性及區域性的各個產業公、協會的功能?而且從聯誼、產業公共事務的推動,到產業國內、外共同行銷,產業共同關鍵技術的引進、或共同研發。包括進一步的產業聚落的整合及強化,產業供應練的有效整合等,甚至產業人才的培訓等。我在台南縣長將過去的建設局調整為「經濟發展局」及「觀光旅遊局」。並在經發局下成立「科技與產業科」,並賦予推動產業技術升級的職掌。任內推動十個左右的「業界研發聯盟」,強化區域性業界合作的機制,算是很成功的機制。
       政府部門如何扮演健全業者組織,強化其整合的功能,的確是個好的議題!如何使業者認識全球產業趨勢、市場趨勢、技術發展狀況,台灣業者的機會及挑戰?台灣的策略?等等!這些都有助于強化業者組織及競爭力!

二丶訓練機構:
       人才培訓是提供適於產業人才的重要一環,台灣政府辦的職訓單位,民間的職訓單位,學校的技職體系,如何參考民間企業的需求,而培訓適宜的人才,的確是一個政府領導力的考驗!

三丶學研單位:
       學術研究與產業技術及經營知識的確是習習相關,如何整合產業技術的發展需求,與學術研發的需求,的確是當前大學與產業間的考驗!研究機構也是一樣的挑戰!我在當立法委員的年代在立法院審查科專預算時,特別將美國補助中小企業創新研發(SBIR)的制度,引進到台灣來,目的就是希望促使企業的研發需求與學研單位結合,讓研發預算能夠跟企業與市場需求結合,發揮其效益!我在當縣長時也將此一SBIR的制度率先在台南縣開始實施,從2003年開始每年編列1000萬元作為地方中小企業創新研發的補助,鼓勵在地企業與學研單位合作從事創新研發。

四丶缺乏產業戰略、策略研究單位:
       產業的全球競爭,的確需要對全球的產業發展趨勢,各個產業的全球發展趨勢,包括全球市場變化趨勢,各國市場的問題及障礙;以及技術發展狀況,這涉及産業技術專利地圖,以及對產業專利的分析比較;競爭環境、條件優劣比較,台灣的機會及挑戰?台灣的策略?是否有關鍵技術落差等。這些相關的詳細資訊,可進一步提供政府及企業界作為「產業戰略對策」!
       這種產業戰略、策略研究,應由政府出面成立整合國際產業資訊、產業經營、及產業投術的相關人才,成立「產業戰略研究院」,以整合業者、學、研、政府經貿科技單位,定期提供政府決策單位參考,作為政府研發及各項資源有效分配,錢能花在刀口上。這些意見同時也可以作為民間企業決策的參考!
       目前看來台灣迄今尚未成立所謂「產業戰略研究院」。由於欠缺此一決策研究機構,使台灣面對全球產業快速變遷,而缺乏有效整合的產業競爭策略,所以已長期陷入低成長率,而在亞洲四小龍敬陪末座,而且愈差愈遠!

五丶結語:
       目前台灣現有的財經智庫,如準官方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及民間的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綜合研究院,是否已具有「產業戰略研究院」的性質?我認為它們與產業的接合度及作為產業決策所需的研究資訊仍有很大的距離,如果要往「產業戰略與對策」的研究目標,仍需更深入與國內各重要產業相關的國內外資訊相結合。
       台灣要振衰起蔽,必需要打組織戰、團隊戰,但要打組織戰、團隊戰,最重要的產業參謀本部的戰略策略「智庫」-----「產業戰略研究院」,卻尚未建制,實應儘快設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