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業運動
(一)農業是經濟振興的重要領域:
過去台灣引以為希望與驕傲的高科技電子丶資訊丶通訊的相關產業,這幾年不但是進入微利時代,而且面對韓國丶中國的競爭,過去政府札大錢支持的DRAM丶TFT-LCD丶太陽能丶LED已陷入所謂四大「慘業」。而眼看著包括中國丶美國丶日本及國際重要的投資機構把農業、糧食當作重要的資源產業,台灣也跟著回頭來關心農業的產業機會。尤其幾個農業大國如紐西蘭丶澳洲、加拿大丶美國丶巴西丶阿根廷,當全世球陷入不景氣或泡沫化或生產過盛時,他們反而都是逆勢成長的部門。
的確農業有許多機會,而且農業的關連性產業很多,例如:1、農業糧食本身。2、農業加工及食品產業。3、農業與生物科技丶健康食品、藥用植物。4、農業與文化創意丶設計。5、農業與環境生態及觀光休閒!6、農業與傳統農村文化的保存丶發揚及農村旅遊!對於台灣生活環境品質的提升及創造更多的就業環境,農業的確是有很大的機會。要振興台灣經濟,的確要把農業及農村列為策略性產業,作一個根本的探討並提出具體的方案。
(二)台灣農業的根本課題:
台灣農業過去是台灣外銷的重要農產品,並幫助台灣朝向工業化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礎,而當前確也是台灣另一個重要的機會,但台灣當前農業卻面臨幾項基本結構問題的挑戰,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克服,臺灣農業將很難再發展:
1、農民老化,寧可休耕;但年輕專業農民,卻不易取得耕地:
1、農民老化,寧可休耕;但年輕專業農民,卻不易取得耕地:
台灣農民平均年齡太高,平均年齡超過( )歲以上,雖有豐富經驗及勤奮美德,但在吸收新知丶新技術,及行銷觀念丶企圖心均顯得跟不上年輕一代,而且在本質上無法建立可持續性發展的農民。對農業的精緻化丶科技化丶高值化丶國際化,非常不利。
而且加上政府過度優厚的休耕補助政策,每一公頃高達45000元,過去一年又可以得到二期相當於每公頃9萬元的休耕補助,所以大部分老農寧可休耕領補助,土地休耕面積最高已達到每年20萬公頃,政府每年的休耕預算,已達將近一百億元。但相對的很多有志於農業的年輕專業農民,要擴充經營規模,卻往往一地難求,而企業化經營受限,難以發展出具競爭力的農企業。
2、小農/農地細分,不符經營規模效益:
由於台灣山多平原少,農地面積有限,加上將近四百年的人口增加,台灣人口密度是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少數幾個國家,加上十幾代繁衍繼承,農民平均擁有的面積很少( ),不到一公頃。如此細分的土地,再加上都市化丶工業化所使用的農地,土地細分的小農,不符經濟規模,企業化農業有相當的困難。
3、休耕泛濫,一年休耕已高達20萬公頃,年預算達一百億元:
休耕原來目的是為避免主要糧食作物稻米丶甘蔗、雜糧,生產過盛而導致價格崩盤,政府必須編預算保價收購,而採取的一項措施。但隨著國會全面改選,民意高張,休耕補助已從20年前的32000元/公頃,提升到目前的45000元/公頃,面積更隨著老農人口老化而增加到每年20萬公頃,每年耗費100億元的預算。
休耕的受益對象,大部分不是專業農民,有不少人是農地買賣自由化丶繼承自由化後的非農民,也有不少是兼業農,或是退休後玩農地的休閒農民,當然老年農民,也佔很大的比例。休耕補助制度的時代意義的確有重新檢討的必要。
4、農會組織政治化,喪失其農產業團體應有產業專業功能:
農會從日據時代到光復後,都是採農會股金制,也一直扮演著重要農業發展的角色。但到了1970年代後放棄股金制,而改為會員制。目前農會會員專業農民已相對成少數,而兼業農,或根本祇是玩票性質的已佔多數,所以農會在農產業的發展機能也相對弱化,產品的全國行銷或國際行銷機會大大的弱化。所以如此調整農會組織,恢復以專業農民為主,重新朝向以產業推動為主要宗旨的農會組織,非常重要!
(三)如何促成農業人口年輕化?
所以如何建立老年農民退休制度,鼓勵老農退休,大量引進漂鳥新農民成為未來的專業農業,的確是台灣農業再起飛的關鍵結構調整!我自1999年起即在立法院提出「老年農民離農退休條例」,提出在現有老農津貼及休耕補助制度兩相結合,老農民在退休保障優惠下,鼓勵其交出土地退休,土地給政府委託的農地銀行「受託管理」,再由農地銀行出租給年輕的專業農民來耕種。
獎勵老農離農退休制度,不但讓老農可以安心退休,不必擔心收入減少,而且農地信託給政府委任的農地銀行,不用擔心所有權流失或三七五租約的困擾;而且政府可以把農地交給有心耕種的專業年輕農民,可以有一些出租收入,也減少休耕的預算負擔,並能擴大農產業的規模與產值,可以說是一擧解決「老農、農地細分丶休耕太浮濫丶農民結構年輕化」四大目標!
目前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雖然立意不錯,但實施結果因太強調規模經濟,而且經營者過度集中在政府保價收購的項目,已有盛產保價收購壓力,所以已不敢再新增面積!
目前除了老農津貼外,欠缺為「專業農民」規劃的退休年金制度的養老保障。在推動對現有老年農民離農退休制度下,也應未來專業農民規劃退休年金保險制度以保障其退休養老問題!
(四)農會組織改造,朝向專業農民的組織,並朝向恢復股金制:
目前除了老農津貼外,欠缺為「專業農民」規劃的退休年金制度的養老保障。在推動對現有老年農民離農退休制度下,也應未來專業農民規劃退休年金保險制度以保障其退休養老問題!
(四)農會組織改造,朝向專業農民的組織,並朝向恢復股金制:
農業的發展,農會過去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過去台灣農會是日據時代農業組合,是股金制,類似現在的合作社,是事業體,但自1970年代改為會員制後,整體農會逐漸成為政治團體,而喪失其產業輔導丶技術推廣、地區農特產品的經營、銷售的本業功能。如果不改造農會的體質,台灣農業的發展前途非常不妙。如何改造呢?
1、應將農會更清楚的定位為,專業農民的組織,亦即以農業為其主要收入者的專業農民為主的團體。非專業農民的兼業農,應不能擔任農會的會理監事。
2、為確立農會的事業體績效功能導向,農會宜朝回復股金制的方向改造,如此才能明確化以經營績效為導向的事業體。也才能評估農會的客觀價格,對於經營規模太小或經營不善,不具競爭力的農會,如有整併必要時,才能客觀估算其價值,及社員的權益才能明確換算。
唯有農業清楚的定位為有明確績效責任的農業事業體,台灣的農會才可能有競爭力,否則也祇是靠政府經費支持、吃大鍋飯的政經混合體。
(五)台灣農業的國際行銷:
台灣加入WTO及與中國簽定ECFA之後,台灣農業面臨國際競爭的壓力更大,但台灣農產品在國際的外銷市場開拓非常有限,主要的原因在於農民自己無能力作外銷,而農會丶縣農會、省農會等農民組織都是政治性大於專業性,缺乏國際行銷所必要的相關人才。而過去銷日香蕉頗有成果的台灣青果合作社目前也不行,而大多依賴從事農產品貿易的民間貿易商,它們的規模都不大,都是單打獨鬥甚至相互惡性殺價競爭。在整體國際行銷上沒有多少經費,如果中央政府不出面整合,並加強國際行銷的目標,台灣的農業就很難有國際競爭力。我認為:
台灣加入WTO及與中國簽定ECFA之後,台灣農業面臨國際競爭的壓力更大,但台灣農產品在國際的外銷市場開拓非常有限,主要的原因在於農民自己無能力作外銷,而農會丶縣農會、省農會等農民組織都是政治性大於專業性,缺乏國際行銷所必要的相關人才。而過去銷日香蕉頗有成果的台灣青果合作社目前也不行,而大多依賴從事農產品貿易的民間貿易商,它們的規模都不大,都是單打獨鬥甚至相互惡性殺價競爭。在整體國際行銷上沒有多少經費,如果中央政府不出面整合,並加強國際行銷的目標,台灣的農業就很難有國際競爭力。我認為:
1、應成立國家級農產行銷公司:
台灣應選擇幾項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例如芒果丶蘭花丶石斑魚,成立國家級的農產國際行銷公司,可以依不同的產品而有數家。並將相關的農民納入為股東,俟時間成熟時,仿效紐西蘭Zespri公司作為相關品項的國際行銷單一窗口。
2、農業部下增加農產國際行銷的人力編制:
現有農業部國際處行銷人力很少,了解主要國家巿場環境的人才更少,要增加台灣農產在國際行銷的機會及相關國家的規範,這些人才很重要,所以應增加編制。
(六)全面推動台灣生產履歷,無毒的農丶漁業運動:
(六)全面推動台灣生產履歷,無毒的農丶漁業運動: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人口增加,所得增加,人們對健康安全食物的要求愈來愈高。但為了增加農業的生產,人民使用愈來愈多的農藥丶殺蟲劑及化學肥料,而灌溉水源丶及地下水源及河川水源,也常受工業化所帶來的汚染,人類得到癌症的比例正不斷攀升。台灣各項癌症的死亡率已高居前幾項。
台灣農漁業的未來已不是祇在餵飽國民的肚子,而是如何提升其品質成為健康丶安全丶無毒的食材,使台灣的農產品成為世人可以充份信頼的農產品。第一階段應落實生產履歷制度,加強農葯銷售的管理,落實登記制度,而且應落實農產品的抽驗檢查制度,提高台灣的各項藥物毒性殘留檢測標準與歐盟同標準。
(七)全面推動臺灣農畜禽廢棄物零排放,及資源化再利用運動。
台灣的農業丶園藝廢棄物,例如蔬菜丶植物丶路樹丶花草枝葉,並沒有建立一套收集系統,而往往併入一般垃圾處理,而發生惡臭,滋生蚊蠅,而這些如果收集起來,正是目前生質能源的原料。除了可以發電或作生質能源,其殘渣也可為有機肥料。而此外家禽丶家畜的廢棄物也都是沼氣發電、有機肥料的重要原料,政府應全面規劃為零排放,並全面作區域統合的質源化再利用的計劃,使台灣能早日邁入河川更清潔,沒有惡臭的環境。也可提高我們清潔能源、再生能源的比例!
農業的確是台灣經濟振興的重要機會,而且操之在我們,政府祇要改革的決心,其成果指日可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