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之邦vs憲法各表
提出憲法各表的謝長廷,在受到各方質疑下,他說憲法各表是他認為目前兩岸關係最好的定位,批評他的人如果能提出說服他的主張,他願意接受。
兩岸關係的定位在1999年李登輝前總統卸任前,從辜汪會談時的「一中各表」轉進到「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但中國無法接受,這才衍生出「兩岸關係如何定位?」的問題;而中國強迫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李登輝時代隨著民主憲政改革成功後,擬脫掉一中的外衣,繼之而起的陳水扁仍然延續「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但2004年6月國民黨主席連戰在連輸兩次總統大選之後,對台灣失望,乃決心開啟「國共合作」的平台,決定依「一中架構」「國共聯手制台」,並以「國共平台」邊緣化台灣政府官方的陸委會及海基會。馬英九選上總統後,一中政策更是高於外交政策,2008年8月份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首度歷史性登台,結果馬英九的「一中各表」赤裸裸的變成「見到陳雲林,國旗就收起來」,變成「祇有一中,沒有各表,淪為中華民國不是國家的恥辱」,幸好還有很多人民抗議的聲音,凸顯台灣的立場。一中原則迄今民進黨仍拒絕接受。
民進黨為何不接受一中原則,主要是:
1、一中原則包含台灣是中國的部分,這個「與現狀現實不符」。現實存在的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一個「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一中一台或二個中國。
2、一中在全世界國家及國際上都祇承認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一中原則,則無異是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徒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台灣的正當性。
3、國民黨自稱的「一中各表」的一中是指「中華民國」,祇是欺騙台灣人民的技倆,從「陳雲林來台,中華民國國旗就自己收起來」可以証明「祇有一中,沒有各表」。
4、一中既然不是現在式(不是現狀),它是「未來式」,亦即涉及「未來中國大陸與台灣統一」問題,未來涉及統一合併都涉及修憲,都需經過2300萬人民之同意,在未經2300萬人民同意,任何政黨擅自主張一中(即未來統一),都是侵犯人民的選擇權,也是侵犯民主的核心價值。
兩岸的定位,在「國與國的關係」(不被中國接受)與「一中」(不被民進黨及多數台灣人接受),兩者之間是否還有其它可能嗎?
2000年阿扁總統初上任幾個月,在朝野和談會見連戰當天竟宣佈廢核四,而造成喧然大波,政局動盪不安;我因即將在2001年回台南選縣長,對於國家大局以後恐較沒時間關心,所以針對當時局勢及兩岸大局提出兩篇書面意見,一篇主張「應儘快推動兩岸直航」,另一篇主張「以兄弟之邦替代四不一沒有」。當時阿扁尚未搬進官邸,我特別傳真到他民生東路的家,也跟他通了電話,可惜他似乎不重視。當時推動兩岸直航在立法院連署已超過二分之一,給當時初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很大的壓力,後來考慮到民進黨執政的立場,不便與阿扁的執政團隊有太大衝突而作罷!時空一轉眼已12年,當時推動的直航已在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達成。但現在看來兄弟之邦仍是比較好的兩岸定位!
為何當時會提兄弟之邦?主要是在「中國不接受國與國的關係,而我們不接受一中關係」,如何找出一個對等尊嚴而特殊的關係,降低雙方衝突的架構,而當時阿扁所提的「四不一沒有」不具宣傳性,也不具有正面的戰略性,我認為「兄弟之邦」具有幾項正面的能量:
1、兄弟具有對等尊嚴的關係,可以滿足我方對等尊嚴的期待。
2、兄弟之邦,具有尊重歷史丶語言、文化丶血緣關係的親近性與特殊性。
少部分極端的台獨主張者將台灣人具有平埔族、南島語系丶越族血緣,而引為台灣人不同於漢人之主張,雖非無據,(我個人就是最重視消失的平埔文化的),但若因而即否認絕大多數台灣人為大陸移民的後裔,則也太過度了。況且台灣作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現狀事實,也是台灣人民居於民主生活方式的選擇權,與血緣無關!而且承認歷史、語言丶文化、血緣,對於改善雙方實質關係確有幫助!
3、「兄弟之邦」一詞源於春秋戰國時代遺留之中國文化固有之用語,並非像政治學法律學的「主權」「國家」「憲法」這種外來語,具有較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反而兄弟之邦,兄弟一詞能拉近雙方距離。
4、邦的定義範圍較廣,可從邦國的國家概念到邦聯的邦、聯邦的邦,可解釋性很廣,可同時滿足台灣及中國雙方的想像。
5、兄弟之邦,不會陷入「一中」,也不會當然就是嚴肅的「國與國」的關係,就算中國短期不接受,也不會陷入惡化的格局。
兄弟之邦中國會接受嗎?短期內中國也不會接受,但兄弟分家已是現代社會的常態,兄弟之邦至少有助於對話與交流,在控制危險上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對化解雙方的歧見、岐視會有很大的幫忙。尤其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其實也進步很快,各方面提升很多,加上參與全球事務,在公務體系人員其視野丶經驗已超過台灣很多,這是我們要自己警惕檢討的。
至於憲法各表,不但中國顯然不能接受,在國內受到「憲法一中」的疑慮,也不可能被接受,我認為謝長廷應可以好好考慮「兄弟之邦」。
「兄弟之邦」連獨派大老辜寬敏在二丶三年前也開始正式為文提倡,並由吳榮義在今年黨主席選舉時再度提出。辜老能提出兄弟之邦,難能可貴,也表示他的日新益新。而辜老能接受的想必獨派也能接受,所以國內應可形成「兄弟之邦」的共識。蘇貞昌主席應可以認真考慮以「兄弟之邦」來定位兩岸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