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經常以台灣是中小企業較靈活而自豪,並以相對於韓國的大企業及暴烈的勞工、農民群眾運動社會不安,而作比較;但隨著全球化加速形成全球一體的競爭非常激烈,再加上中國以舉國之力加入全球市場經濟的競爭,並以超乎想像的快速崛起;台灣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傳統產業的中小企業,其生存的壓力愈來愈大,生存的空間愈來愈小。大家開始警覺中小企業在全球競爭相對不利,沒有一定規模很難生存,因而加速整合、策略聯盟是強化國際競爭的不二法門。尤其中國與台灣在國際經濟的分工關係上,已由過去的互補關係逐漸轉為競爭關係,甚至轉為依賴關係。台灣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國際競爭的困境,已是台灣經濟根本的危機!
二、中小企業的瓶頸在於,全球化的系統性資訊、通路的欠缺及資源、支援不足,需要政府協助,但往往政府也照顧不到:
台灣中小企業在全球競爭系統中,往往祇是扮演製造供應者之一,受到通路業者的宰制而取得微薄利潤;而且台灣中小企業許多技術來自美、日、歐產業外移所學到的技術,如果沒有能力與時俱進很客易被陶汱。就是外移到中國、東南亞,也遂漸在當地陪養出競爭對手,並以更便宜的價格取代台灣的產品。
三、結合退休的台美科技產業人才,來服務台灣的中小企業:
許多退休台美科技人才,多很優秀,也有許多豐富的國際化的經驗、方便取得國際產業及技術相關資訊,對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在國際競爭可以有很大的幫助,包括1、產業相關國際資訊,2、技術相關資訊,3、國際通路,4、某些新技術的引進,5、新技術的研發。但要提供這些協助,必需先了解台灣中小企業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藥,否則縱想協助,也無從下手!
四、成立"台美中小企業技術服務暨研發中心"就是一個協助中小企業在技術、國際化、通路、經營管理上的平台:
成立本中心的宗旨就是要由下而上來協助中小企業,從通路、技術、國際化、經營管理及政府政策之改善,包含協助爭取研發補助等;同時籌組台美人才技術顧問團,來協助中小企業。
五、國際化、本土化同時兼顧:
本中心之成立除主要運用退休台美人士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在國際競爭力上提升,一方面強化國內産業國際競爭力,同時也讓旅外之台美鄉親可以落實對台灣的關懷,因而産生更多的創意及價格,讓國內外的鄉親更緊密的合作平台可以建立更多,而加強台灣總體的競爭力。並透過此一合作模式可以及於文化、音樂、藝術、教育等各方面更緊密合作的平台。
六、本中心的營運模式:
本中心具有高度公共利益、國家競爭力的考量,具有公益性;但為落實使用者付費原則,鼓勵研究發明,尊重智慧財產權,所有採取公司之營運模式,以充分反應成本效益,但參與者皆以協助中小企業發展,提升台灣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為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