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超值800-多元就業人力運作成果



禮記禮運大同篇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是94年我們成立「新大同社會營造中心」的中心思想,長期以來南北發展不均衡,使得許多家鄉的子弟不得不離鄉背井到大都市工作,這些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 縮減城鄉差距的工作,在中央既定政策難以扭轉的情形下,我們惟有繼續努力,一步一腳印去發掘在地的特色產業,以增進在地就業的機會。



台南縣有許多有意思的寶貝,然而可能因為就在我們生活周遭,反而習以為常,認為不足為奇,其實把時間拉回8年前,那時很少人知道台南縣有一個菁寮村,然而 現在每逢週六日「無米樂的故鄉」總是有許多人潮、車潮,一個用心耕耘、樂天知命的老農夫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也促進了農村的觀光事業發展。



前一陣子與友人到二寮看雲海日出,發現同樣早起欣賞美景的人竟高達一、二百人,周遭問一問,有來自台中的也有來自台北的,可見只要有特色,就能吸引來自各地的人。 

「新大同社會營造中心」媒合產、官、學、研資源,運用多元就業人力,協助台南縣內社區共同發展社區特色產業、推展社區總體營造,成果相當豐碩,8月30 日、8月31日將在縣府大廳舉辦成果發表會,展現7大社區蹲點築夢、社區產業輔導行銷、社造工坊及南瀛藝匠等多項成果,歡迎大家一同共襄盛舉。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家扶自強媽媽愛心助學金



一大早邁進縣府大廳,就會聽到家扶自強媽媽元氣滿滿的「早安!」,聽到這句問候就感覺到又是充滿希望的一天的開始。

位在縣府大廳的「南瀛小棧」是縣府與台南縣家扶中心合作,提供給家扶自強媽媽經營的平台。

由蔡淑娟、陳明珠、鍾佩真與高阿香四位媽媽所經營的「南瀛小棧」提供熱騰騰的早餐和午餐,還有咖啡及各式果汁,親切熱情的服務和「有媽媽的味道」的餐點深受縣府同仁及洽公民眾喜愛,在用餐時間總是大排長龍。

「南瀛小棧」自97年6月掛牌至今已有2年,四位媽媽感念家扶中心對他們的幫助,讓他們在艱困中重新站起來,並本著將愛傳出去的精神,將2年來的結存金中 提撥出10萬7,500元作為145名新營區弱勢家庭的國中小學童助學金,鼓勵孩子們不畏艱難、用功向學,未來有能力更要幫助別人,讓這份愛傳遞下去。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耆老話南瀛



「南瀛文化探源-耆老話南瀛」31鄉鎮市影像紀錄片,自2007年起分三個階段進行拍攝,除各鄉鎮市的特色外,還包括地理變遷到歷史發源、產業和產物、宗教民俗與藝陣,透過耆老訴說在地故事,以影像紀錄方式保存下來。

由姜玫如、黃淑梅以及施良達三位導演所執行的這項歷經3年的長期計畫,每個鄉鎮市所拍攝的母帶都超過數百分鐘,最後經過剪輯呈現出來的每個鄉鎮市僅約30分鐘,然而事前所花費的時間、精神以及箇中的艱辛是旁人難以想像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程中所有鄉鎮市公所的同仁皆提供許多協助,諸如提供地方耆老的名單、協助聯繫事項等,此外,許多耆老願意空出時間,坐下來把這些老故事告訴我們,才使這項計畫得以順利完成。

這一代的耆老正是時代劇烈變遷的見證者,從依靠步行的那個年代演變至今不僅有腳踏車、機車、轎車,甚至還有最快速的高鐵的年代,這段經歷是許多現代年輕人所不知道的。

很多在地的故事,因為沒有傳承下來,隨著耆老凋零而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是相當令人惋惜的事。

我在當立委的時候,曾經和家族中的堂兄一起將我們全庄的族譜整理起來,一方面完成了父親的遺願,一方面也將這些寶貴的資料保存下來;此外,民國88年,我 們請來東山吉貝耍部落的尪儀李仁記等族人教導牽曲、祭典儀式,恢復中斷已久的北頭洋夜祭活動,2年後李仁記尪儀就過世了,若是再晚幾年或許就找不到像李仁 記尪儀這樣熟悉夜祭的耆老了。

我們有許多文化的傳承,若是沒有把握時間,很可能就會成為斷層,幸而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過去用文字做紀錄,現在可以運用更好的設備,用數位影像做紀錄,讓寶貴的歷史資料得以妥善保存。

今年12月25日台南縣市正式合併升格為直轄市,這些歷史的保存更具劃時代的意義,目前我們文化處及民政處正積極籌備成立「台南縣自治史博物館」事宜,這些耆老的訪談資料就是寶貴的典藏,也將是未來博物館對外展示的基礎。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玉井鄉慈濟永久屋完工交屋入厝



去年八月莫拉克颱風侵台,台南縣歷經50年來最嚴重水患,在救災期間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志工也深入災區為我們的災民提供協助,林碧玉副總執行長更是數度前往縣府與我們討論為災民興建永久屋的事宜。

八八風災造成南化鄉羌黃坑部落遭土石流淹沒,南化鄉關山村及東山鄉五叉溝部落對外交通中斷,經過縣府及鄉公所居中協調,擇定於玉井蒸熱處理廠斜對面基地, 除了由慈濟慈善基金會興建房舍及社區中心外,縣府並投入2800萬經費興建公共設施、500萬修築區外排水道及37萬申裝自來水用戶外線。

玉井園區經縣府公告核准入住26戶,除了4戶放棄,其他22戶都由溝通協調產生。園區除住宅用地之外,配置有社區中心及集貨場、滯洪沉砂池及公園等,面積約1.95公頃。

在這段期間我也多次前往園區基地關心,看到慈濟的志工們在曬到都會疼的烈陽下揮汗工作,雖然辛苦,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這種無私的大愛,實在令人感動!

吳敦義院長特別撥空前來參加完工入厝儀式,他也確實地回應了我們縣府在重建會議中針對水庫清淤提出的建議,行政院提出「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整治及南部穩定供水條例」草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中央編列540億元的6年清淤整治預算。

在氣候急遽變遷的未來,我們不僅要做好面對危難的準備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事前防範的工作,才能將災難降至最低,更要記取教訓,別再讓八八風災的憾事再度發生。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從雲林六輕事件回顧反濱南16年

在反七輕、反濱南過程中給我們很多協助的七股子弟陳昆和律師帶著他的孩子前來,我們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給我們的下一代一個不受污染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生活!


台塑位於雲林麥寮的六輕園區7月發生二次嚴重工業安全意外--7月7日烯烴一廠丙烯流體外洩造成火災,7月25日煉製二廠疑因重油外洩而引發大火,連續的工安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台南縣也曾面臨發展七股濱南工業區或維護該區生態環境的抉擇,1992年農委會正式公告黑面琵鷺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而加以保護,然而緊接著燁隆集團、東帝 士集團的濱南工業區計劃,包含大煉鋼鐵城、煉油廠、七輕石化綜合廠投資案,離黑面琵鷺主棲息地距離僅約9公里。

當時煥智與一群關心環保的朋友,在暴力及污名化的威脅之下,義無反顧起而反對濱南工業區,因為,如果黑面琵鷺不能生存,而人的生存環境也將陷入危機!

2002年1月,我剛就任台南縣長,提出黑面琵鷺棲息環境與保護區劃設計畫,同年10月農委會公告「台南縣曾文溪口黑面琵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面積634公頃,11月縣政府公告「黑面琵鷺保護區」,面積300公頃。

2002年12月發生黑面琵鷺肉毒桿菌中毒事件,為及時搶救黑面琵鷺並協同全國專家會診,乃於保護區設立「保育管理中心」及「保育研究中心」。

2009年,歷經16年多嚴重爭議的濱南工業區案,終於走完所有行政程序審查終結,未來若要再於七股當地提出工業區報編,得重新申請,這是台灣生態保育的重大勝利!

這段期間,我們推動「生態教育」及「生態旅遊」的腳步不曾停下,包含從黑面琵鷺及其它鳥類及濕地生態之旅,及七股潟湖生態體驗活動,到鹽山、鹽博館、觀光赤嘴園一系列的生態教育之旅,提振七股地區觀光事業的發展。

2007年內政部營建署將黑面琵鷺重要棲息地列為「國際級的濕地」,2年後,連同台灣最大的潟湖、台江內海最後的遺址—七股潟湖正式納入成為台灣第8座國家公園「台江國家公園」!

回顧這16年來,我們發起「愛鄉土、反七輕、反濱南工業區」的行動,也曾被笑為「顧鳥不顧人」,然而如今的七股,擁有最自然的環境,居民免於受環境污染之苦,才是我們留給下一代最重要的事物!

出身雲林麥寮的林應鴻先生因為無法忍受故鄉遭受環境污染而離開,選擇在七股落腳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