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政府積極推動「長期照顧計畫」,這也是近代先進國家針對人口老化產生的長期照顧需求,所提出的社會福利制度。
回顧這十幾年來,社會福利政策,尤其是老人福利政策,變動相當大。
我還記得1991年我回到台南縣準備參選立委時,看到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家還在工作,明明應該是含飴弄孫、安享晚年的年紀,因為沒有退休金的保障,為了生活還是必須工作,實在很心疼。
於是,在1992年我參選立委時就提出了「你我攏會老,吃老要怎樣?少年納稅金,吃老領年金」,提出65歲以上老人發給5,000元年金的政策,當時許多人都是半信半疑的,怎麼有可能年老還有錢可以領?
1992年11月22日在麻豆國小成立全國第一個老人年金促進會時,大約有近萬民的長輩前來參與,可見大家漸漸開始重視起老人福利的議題。旋即在1993 年初澎湖縣長補選時,高植澎將本人所提政策列為政見,提出了3,000元老人年金做為政見,結果出乎意料之外當選,他當選後即著手準備發放老人年金。
如今,「老人年金」已經過了17年,當年與我們一起爭取老人年金政策的長輩們年紀也大了,「後老人年金時代」的老人健康照顧服務更要加速進行。
現在有許多養護中心在做老人照顧的工作,但絕大多數會送到機構安養的長輩都是生活無法自理、需要專人照顧的,然而,若只是身體不適或些許病痛的長輩該怎麼 辦呢?除了少數經濟較寬裕的家庭會雇傭外籍看護外,很多長輩就要仰賴家中子女照顧,但是若沒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的長輩,常常就無法獲得比較妥善的照 顧。
近年來學者專家們不斷提倡「社區化的照顧」,我從民國84年就開始思考運用台灣傳統自然聚落,有接近的血緣、共同的鄰里,扮演社區照顧機能的制度,回到家 鄉擔任縣長之後,極力推動以村里為單位的「村里關懷中心」,運用富含人情味的鄰里社區資源及人力,共同來照顧社區中的長輩,讓長輩能在熟悉的環境中接受照 顧。
推動「村里關懷中心計畫」7年多來,全台南縣目前共有289處村里關懷中心,提供專責人員駐點來執行關懷中心業務;配置健身娛樂器材,提供老人保健文康休 閒活動;辦理低、中低收入戶老人送餐服務;定期醫療服務;定期對獨居、身心障礙老人及弱勢者關懷訪視及電話問安等服務。
很多長輩每天固定都要去「村里關懷中心」走一走,讓志工幫忙量血壓、跟其他的老人伴談天說地,村里關懷中心也成了長輩們聯絡感情的好地方。
再者,我們農村社會的長輩都相當克勤克儉,身體有病痛常常都拖到無法忍耐才就醫,往往就醫後發現病情都相當嚴重,我們為了推廣健康檢查的重要性,推動「行 動醫院、全民健檢」,以醫療專車深入各社區,結合村里關懷中心福利政策,每個月辦理數場的下鄉巡迴健檢服務,社福觸角綜合交錯,落實社區老人的健康照顧。
以偏遠山區醫療資源缺乏、無提供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的醫療院所村里為優先設站考量,結合民間醫療團體,主動深入健檢比率偏低的社區,讓獨居或交通不便的民眾 接受醫療服務,落實成人預防保健工作,並鼓勵社區開業醫師加入服務行列,透過詳細的身體檢查,幫助縣民早日發現疾病、早日治療。
「行動醫院、全民健檢」篩檢項目除了一般常規身高、腰圍、體重、血壓測量外,還提供一般慢性病和癌症健檢服務,對象為40歲以上的男性,30歲以上女性台 南縣民,經健檢發現有異常個案者,台南縣衛生局負責通知並協助轉介至各醫療院所做進一步確診及供衛教指導,提供後續健康照護,7年來,已協助將近900名 癌患轉介治療。
行政院於96年3月14日通過「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估計十年內政府將投入817億3,566萬元,對於整體長期照護制度的演變,台南縣政府結合現有 村里關懷中心專案辦公室,正式成立二級機關「照顧服務管理中心」,一方面使行政體系更為健全,建構以村里關懷中心為服務據點之全面且普及的照顧網絡;另一 方面則促進資源運用與效益的極大化,落實社區照顧服務之個案管理工作。
在這個領域下,除了能讓需要照顧的人得到即時服務外,其實也是一項蘊藏龐大就業商機的領域,台灣有一部份中高齡失業或處於轉業階段的人口,若能經由專業老人照護機構的訓練,可以成為具有照護服務功能的人力資源,遠勝語言不同或不瞭解民情的外籍看護。
依據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預估,到了2016年,老人人口將超過13%,2051年,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將達36.97%,屆時每3位國民中,至少有 1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再者,依據行政院主計處辦理「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顯示,2007年長期照顧服務需求人數有24萬5,551人(其中提早老化之 人口數占老人人口數之5%),2010年將增為27萬餘人,2015年為32萬7千餘人,2020年為近40萬人。
人口老化及長期照護人口需求與日遽增是台灣政府必須審慎思考及面對的問題,尤其照護福利制度的健全與否,攸關一個國家整體的人權形象,更是當權者必須和民間共同努力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