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溫暖的社會


[2006心情故事] 2006-12-19 00:00 瀏覽人次(1687)



當台灣面臨產業的劇烈變化,許多傳統產業的出走外移,而中、高齡者原先所從事的工作環境不再,是以面臨失業窘境;眾多勞工頓然失去生活重心及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所以勞委會推出的多元就業服務方案,無異是經濟失依家庭的「及時雨」,讓他們重拾了生存的希望與樂趣。




在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的多元就業機會,在今年初相關預算遭中央暫時凍結案,除影響極須工作者的一般生計外,另方面我們也在擔心各關懷中心會因為缺乏就服員,單靠志工的力量,恐將難逃關門大吉的命運;所幸在大家自動自發、齊心努力下終於撐過了最難過的時期。




而近日新一批以多元就業進用的村里關懷中心服務員,每一位能夠通過重重篩選者都算相當幸運,雖然這並非長期性的工作,但我們希望每一位來到我們269個村里關懷中心點的服務員,都能夠接受相關專業訓練後,從中習得照顧產業的專業技能。尤其全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已超過10%,台南縣約達到12.1%,由於我很早即意識到人口老化後最重要的即是後續照顧的問題,所以,在我擔任第一位立委期間,即推動老人年金的構想,俟逐步實現老人年金、老農津貼後,隨之發現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他人的關懷與照顧。






民國80年我剛回鄉時,在鄉鎮間還很少見到養護中心或安養中心,直至民國83年、84年始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這是戰後第一次台灣社會面臨老人健康衰退上的全面問題,有些行動不便、甚至癱瘓在床的老人亟需家人照顧,但在日益工業化、科技化的社會,年青人大都得離家工作,僅剩下年紀逐漸老邁的父母孤獨在家,若是身體不適至無法自理時,部份則被送到安養中心。且不論昂貴的安養費用,其實老人們最需要的是旁人的關心及閒話家常,一旦離開自己熟悉的鄰里環境與人群,其內心總感到無比落寞。








想到有一天我們最終都會老去,經歷中年、老年的人生階段,因而大家必得更加重視這個問題,別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悲慘、社會變成無情,而找回有愛心、有溫暖的社會;過去庄頭、庄尾相互關心的核心價值。像以前哪一戶人家稻子收割,左右鄰居都會一起來幫忙,主人家則請大家吃炒米粉及點心的情景,充滿了和樂的氣氛。所以自我擔任縣長以來,即設置了全國首創之「村里關懷中心」,由社區間較為健康、熱忱的中老齡志工及中心服務員,負責獨居老人送餐、關懷訪視等多項服務。








今年,已是村里關懷中心實施的第4年,全縣已設置269個關懷中心。在94年謝長廷擔任院長任內所推動的「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其中促成社區關懷據點亦即是參考台南縣的模式。我們非常樂見社會局同仁、服務員,尤其是志工們同心協力的豐碩結果,藉此機會我更要特別感謝長期投入照護行動的志工們,由於他們的無私,讓社會變得更加祥和、有希望。中心不只是泡茶、聊天或使用健康器材的場所,而是能夠提供定期訪視、獨居老人送餐的地方。現在甚至有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看到服務員或志工到宅服務都感到很高興,認為自己並未被世界遺忘。








將來,我們也希望來到村里關懷中心的每位服務員,以後即使沒有中央多元就業服務專案的援助,也能夠因為在中心習得一技之長,最後以自己的專業能力開闢出自己的一片天。尤其老齡化社會所需的家事到宅服務或者居家照護,必然是未來時勢之所趨;現在,有需求者大都引進外籍看護來處理,但外籍看護大都有語言及溝通上的困難,倘若能夠將24小時的看護時段作切割,改為三班制、二班制分時段聘任台灣籍看護,即能避免語言隔閡或民情的不同所造成的不必要誤解,使得台灣看護也有機會進入居家護理的照顧市場。






期待我們的社會是更加健康而相互關心的社會,即使你我都會老,而能老得其所,老得其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