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再見五條港


[2006心情故事] 2006-11-14 00:00 瀏覽人次(1633)




清朝時期,現台南市地區之台江內海逐漸淤積,不利於貨船貿易通行,台江陸化形成五條河道,分別是安海港、南河港、南勢港、佛頭港及新港墘港,尚可見商賈往來之繁盛景況。唯時過境遷,如今僅得從斷瓦殘片及史料遺跡中見證港灣之興衰消長,遙想五條港之昔日風采。


五條港文物之出土純屬偶然,由於1993年台南市海安路及民權路交叉口開挖地下道之需,而掘出明末荷鄭之青白瓷陶壺,清中葉產製之青花瓷器及近代陶瓷破片與「糖漏」工具等。據【安平五條港出土文物集】作者鄭文彰先生陳述,其中約有千餘件落入本縣下營鄉鄉親曾生祥收藏家之手。可惜因挖掘之初工法粗糙,並未細分文物存在之文化層,而有待專家之鑑定與考據之力。







而曾生祥先生為將所收藏之瓷器、陶瓦及器具公諸於世,特委請麻豆文物館諮詢顧問鄭文彰先生為文撰述介紹。作者對於民俗文物、陶瓷、書畫富有濃厚興趣,素來挹注相當心力專事相關研究,計已發表10餘本著作。其中之【安平五條港出土文物集】,他由五條港之發展梗概至文物被挖掘出土的歷程,到歷代陶瓷器之演變與特色亦多所著墨,並穿插涵蓋中國、日本和台灣之陶瓷器物照片,以供讀者揣想當年之文物風貌。







在台南縣,海港陸化之史料遺跡研究,亦是我及縣府同仁過去這幾年之主要施政重點,因而自於麻豆鎮發現舊麻豆港及古碼頭遺跡後,為探勘清乾隆中葉後河道淤塞、海岸線西移,及曾是八掌溪與灣裡溪倒風內海的港口,所以本府1993年向文建會爭取到「舊麻豆港水堀頭探勘計畫」之200萬元補助;而後向內政部爭取到「麻豆古港暨水堀頭史蹟文化園區」第一期工程款費用計2500萬元,對於麻豆港古碼頭遺跡之深入性研究,具有莫大助益。在推動過程間,感謝文建會、內政部、各位專家學者及地方文史工作者,對於古港研究不吝提供相關協助,而本書作者鄭文彰先生亦是其中一位,故由他撰寫鄰近台南市五條港之古往今來,實甚為妥切。







未來,冀望無論台南縣、市之古港遺跡及史料文物,在有如鄭文彰作者及曾生祥收藏家等有心人之推波助瀾下,使今人得以窺伺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往日之璀璨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